幕間物語──躑躅森盧笙

《躑躅軼事》



難波津に 咲くやこのはな 冬ごもり 今は春べと 咲くやこのはな

花開難波津,寒冬閉羞顏。今春滿地堂,花開香芬芳。(註1

 

冬盡春來,街道城市染上淡粉色彩的時節轉瞬即逝,一下就過去了。要說有多漂亮?難波津正是古代的大阪灣,水面和路衢被春天的櫻花暈染,大人小孩都出來賞花,盛極一時呀!呼地好大一陣風把花瓣捲起來,風颳過去景色頃刻更迭成新的樣貌。

 

你們猜猜接下來是什麼花?暮春之際為夏日來臨前攤展序曲的,是相繼盛放的杜鵑,如燃燒的野火,白嫩花梢帶點鵝黃、胭脂柔粉、嫣麗桃紅,還有比夕陽再更溫柔的橘粉,各執一處地在山峰間齊開,滿山原野像明暗不一的火焰,搖曳在叢綠灌木上。有時候午後陣雨雷鳴,像春夏交會的鼓聲啊,由這些杜鵑共綻的林子揭開前奏,團花錦簇森林似地被稱為——躑躅森。

 

說起來,今天要為各位帶來什麼樣的故事呢?

故事發生在這樣美麗多彩的森林,那是一個鐘錶尚未發達,人們掐算日子節氣,還是很仰賴自然萬物變化的時代。春末的慶典結束了,山上躑躅之火熄滅,披覆在山脈相連的色彩也改變了,變成夏季濃淡不一的翠綠。

 

沒錯沒錯,正是夏天來臨。

在這座以躑躅花聞名的山林,有那麼一個傳說故事,故事的主人翁正是在春天出生,且讓我娓娓道來——大阪的躑躅軼事。

 

--

躑躅森在哪裡?搭乘公車抵達山腳下的購票處入園,穿越賞花名所,向上攀登的路是有名的修行僧之道。繞過金剛大石再攀過無數樓梯,有一座隱密的神社。這裡沒有建立任何觀光纜車,若要抵達僅能靠步行,真的是非常辛苦。這裡從過往開始就被視作充滿宗教意涵與守護在地的山之神靈,沿途有幾座寺廟和神社,而位在最深山處的則是與森林同名的躑躅神社。

傳說古書記載,躑躅森山間靜謐莊嚴,走過人們於花季常拜訪的杜鵑、繡球花盛開的庭園之地,傍著溪流而走,只有一條崎嶇的行道,行道的路線向西,夜晚常有文人雅士秉燭夜遊,舉頭抬望可以從高聳竹林與棲木的縫隙看見夜色,月亮灑落道路,又被稱作『月之道』,若是迷路,只要傾聽溪流潺潺聲響,便能找回指引,鮮少有人登山迷路或失蹤。

由於這座山很少發生事故,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樁至今未解的奇案,讓人印象深刻。那是從平安時期流傳下來的故事。就讓我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角吧。

有一位優秀的青年,出生在花開絢爛的三月,名喚躑躅森盧笙。

這位盧笙自幼在大阪成長,是道道地地的大阪人,舉止得體有度,說起那容貌,可是相當俊美、人品貴重,很受到街坊鄰居歡迎。他聽從父母的期盼從小學習讀書,預備考試為官,然而那是一個貴族掌權當道的時代,大量資源被把持住,天下有志之士何其多,一般人實在難以考取,他深知此事,背負的巨大壓力不斷一年又一年地讀書考試,卻都沒有結果。

人人都以為盧笙真心渴望考上當官,其實他有其他的興趣,不是賭博喝酒、也不是貪求美色一夜風流。他精通音樂,如同名字般地擁有一些吹笙的天賦。他的音樂才能很快地傳開,被貴族待見。偶時貴族遊訪大阪行宮時,盧笙初嶄鋒芒受邀前往表演,逐漸開展名氣備受矚目。

最重要的事情,並非盧笙受到賞識。

而是在當時他與此生最重要的事件相遇了,那便是「萬歲」。(註2

躑躅森盧笙十九歲時的正月,他初次受邀前往皇室位於大阪的宮殿演奏新年雅樂,新年的節目比平時豐富,不同以往地,正月的演奏及歌舞結束後,有幾名資深的藝者在舞台上聚在一塊表演吉祥話和祝賀語,坐在一旁的貴族和樂融融,笑聲連綿。

盧笙怔著眼,內心像劈入一道亮響的閃雷,眼神閃爍著光,他從未看過這樣形式的表演,深深吸引著他。在考運不利的數十年來,他終於找到了渴望和喜愛的事情。迷惘的人生撥開了雲霧,他找到了他的本心呀。尋找到夢想的人,終於在茫茫人生的大海裡定錨,盧笙終於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了。

在那之後盧笙怎麼樣了呢?

他不再考科舉,由於被貴族賞識,直接得到機會在治部省轄下的雅樂寮工作,一面接觸、研究「萬歲」。可惜大家更喜愛他的音樂,盧笙苦無機會發展,甚至登台表演,人脈關係不夠雄厚,僅僅憑藉他人欣賞拔擢,不如他人想像般過得叱吒風雲,盧笙兢兢業業,不能說是得志。夢想有一搭沒一搭地進行著,同時身兼民間私塾的教師教授音樂,生活還算過得去。

可惜好景不常,運氣不好。

沒過多久,貴族間爆發政權迫害勾起了叛變,有許多人無端被捲入,昏暗夜色下大阪受烽火波及,就這麼燒了起來,恰好正發生在杜鵑花開的季節。本來繁盛的景色頓時飛箭火兵,成了一片驚惶。盧笙收拾行囊,在鄰居的照應下帶著私塾的孩子們奔逃。盧笙將孩子們安置在安全之所轉由友人照看,擔憂自己為官的身分對他們有所牽連,旋即獨自離去。

 

那天是農曆十六,月色圓亮,時局卻敗壞了團圓。

 

盧笙逃到山邊,看著各色齊放的花間有道秘徑。跑啊!跑啊!盧笙連路都不認得,拼了命地拔腿狂奔。只聽見水聲和被月亮照明的路,不斷地跑到了幾乎無人的地方歇息,一座神社映入眼簾,兩旁燭火和建築還是敞亮的,盧笙逃了進去,朱紅色的鳥居像是結界般,與城內的動亂遠離,矗立高處地俯瞰馬蹄、煙硝、燃火慌亂的街城,破碎景色如同被神明靜默地注視。也許是神靈庇護,大火連日的苦難沒有持續很久,事發後過了兩日,山頭倏地凝集一大片陰鬱水氣,天空落下大雨,嘩地從山林落到街坊。澆熄了百姓被貴族紛爭挑起的苦痛,而政變在兩周後被平息,大阪恢復過往的生機,當人們四處尋找盧笙的下落,甚至沿循山路尋找,卻已經不見任何蹤影,只在山溪邊找到盧笙的衣帶,至於書信、日記,鞋履、樂器,沒有一項順利找回。躑躅森盧笙就這樣消失在人間了。

人們後來為了紀念盧笙在民間付出音樂教育,也同情他的際遇,在躑躅神社內將他尊作守護神,能夠保佑夢想達成、課業、藝能上達的願望。有人說盧笙不得志投水自殺,有人說盧笙易姓改名留在神社內作為神職人員生活,有人說他返回家鄉在私塾教書。大家對盧笙去向不得而知,有各種各樣的說法。

 

唯一共同的傳言是新年正月或者農曆十六,會聽見夾雜在竹林水聲間,有悠長惆悵的笙歌溫柔作響,究竟是盧笙的遺憾,又或是對人世的喟嘆的贈禮呢?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呀。

杜鵑娟麗的春天,賞花之時不妨走走,到神社去探望探望他吧。

 

--

難波津に 咲くやこのはな 冬ごもり 今は春べと 咲くやこのはな

花開難波津,寒冬閉羞顏。今春滿地堂,花開香芬芳。

 

花開難波津...這是過往宮廷遊戲競技歌留多最常唱念的序歌。

陽光自樹林間灑落,盧笙站在窗邊看著神社的景色沉吟。冬去春來,四季遞嬗,他的故事和夢想依然停留在序歌,究竟在故事中盧笙的來去到底為何,似乎也都不那麼重要了,他的靈魂長居此處,與山水、樹林、花葉相鄰。迷惘時踏上山路,沿著水邊走來神社吧,昏暗時只有月光能為你指路,吹響的的笙歌引領你走到安全之處。

盧笙輕輕笑著,我是想要成為太陽的月亮嗎?(註3

一片漆黑時行走在月之路上,只有月色無可取代,是黑夜中的太陽,為來往之人照亮徑道。

--

 

扇子在短桌邊拍了三下,故事隨著敘述的結尾告終,舞台上的幕緩緩落下。

大家覺得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?

 

 

(註1和歌,百人一首競技歌牌常見之序歌,作者王仁;此版翻譯為劉德潤譯。

(註2)まんざい,日本現代漫才的前身,起源於平安時代,為日本傳統藝能喜劇。

(註3)躑躅森盧笙個人曲《Own Stage​》歌詞:俺は太陽になりたかった月のようで



作者:エビ

繪者:ニモ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幕間物語──毒島梅森理鶯

幕間物語──飴村亂數